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务要闻 > 濮阳要闻
2025年濮阳经济怎么干?12月26日召开的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我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
明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我市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要直面发展中的挑战,并且要抢抓发展中的机遇。跳出濮阳看濮阳,立足濮阳看濮阳,把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把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6%,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进出口稳中提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50亿斤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重点把握五个“协同一致”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重点把握五个“协同一致”。
坚持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协同一致。要在持续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把重心放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上来。要改变粗放式要素利用方式,提高增量要素投入标准,提升要素产出效能,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
坚持扩大需求和优化供给协同一致。一方面,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补上消费短板,不断释放内需活力动力。另一方面,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融入双循环,培育拓展大市场,为消费者生产更多高品质产品,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高水平需求。
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一致。坚持以创新创造为起点、产品产业为落点,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竞争力系统重塑、价值链整体跃升。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敢于挺进新领域、抢跑新赛道,推动更多产业产品迈向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坚持争取国家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协同一致。一方面,对国家、省出台的诸多利好政策,要逐条梳理研究、逐项对接衔接,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把准政策执行的突破口和转化的切入点,落实落细各类政策,促进市场主体活力释放、产业发展优化升级、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和守牢社会底线协同一致。越是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越要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越要高度警惕和防范风险隐患,注意研究和解决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及对就业的影响,把握好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平衡。
“九个重在”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为完成明年工作目标,我市将重点攻坚、创新突破,围绕“聚力聚效”抓好重点经济工作,在九个方面持续用力,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扩大内需重在挖潜能。一要大力提振消费,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二要提高投资效益,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聚焦谋划的83个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简化手续办理流程,力争项目提早开工。三要用好国家政策,紧盯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方向,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加快完善前期手续,为濮阳引入更多源头活水。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在强支撑。一要精心培育企业,一企一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二要壮大产业集群,推动各重点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高端迈进。三要做优产业生态,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同破解瓶颈制约与共性难题,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生态。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重在优生态。一要加强科创引领,构建涵盖各县(区)、各产业链的创新平台体系。二要促进科教融合,做实创新人才平台载体。三要扭住人才根本,推动人才联动联用。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在抓协同。一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县域节点承载力,提升沿边乡镇辐射效应。二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家庭学生不失学辍学,脱贫群众基本医保参保率保持在100%,住房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守住耕地和粮食底线,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50亿斤以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确保全市所有行政村达到洁美标准,力争富美乡村在400个以上、和美乡村在100个以上。三要提高现代农业竞争力,促进群众多元增收。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激活力。一要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二要持续抓好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三要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四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五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重在开新局。一要强化招商引资,紧盯产业发展前沿,坚持把引项目、引资金和引技术、引机制、引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引进一个大企业、突破一个大产业、带动整个产业链。二要调整外贸结构,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三要推进区域合作,争取设立豫鲁毗邻经济开发区,为鲁豫毗邻地区合作提供先行示范。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重在治源头。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一要加强社会治理,二要抓实安全生产,三要守护生态安全。
壮大枢纽经济重在扬优势。一要夯实基础支撑,加快京雄商高铁台前段建设,持续推进安濮菏铁路、G342台前黄河大桥,谋划推进濮聊高速二期、台前至阳谷高速等事项,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规划。二要打通物流通道,大力发展石化能源物流、冷链物流、城市物流,加大重点物流企业培育力度,争取新增1家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三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进文23储气库三期等储气库前期工作,进一步强化天然气输配中心地位,做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谋划建设,持续降低用电成本。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提质效。一要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二要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三要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四要发展养老医疗健康事业,五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