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务要闻 > 濮阳要闻
近日,作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三个区域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正式投入运行,新增供热能力1050万平方米。从此,龙都供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开辟新热源 势在必行
供暖热源是否充足稳定,事关百姓冷暖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多年来,濮阳市城区冬季供热热源来自东部濮阳豫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西部国能濮阳热电有限公司两座电厂,通过长输管道向市城区供热。两座热源电厂总设计采暖供热能力3000万平方米,但随着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冬季集中供热面积逐年增加,两座热源电厂已接近满负荷运转,越来越“力不从心”。
此外,受寒潮等极端天气、热源电厂夜间调峰发电、燃煤价格和质量不稳定、电厂锅炉故障等因素影响,电厂的实际供热能力相比设计供热能力有所下降,由于没有备用热源,导致城区部分区域的采暖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最需要供暖的关键时刻,1号锅炉就会出现故障。”近两年的采暖季,1号锅炉常常故障检修,成为市民口中吐槽的对象。而这些“槽点”,也成为市委、市政府在供暖工作上的“发力点”。
为彻底解决城区供暖问题,2023年12月,市委、市政府在多次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精心谋划,科学论证,下定决心建设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作为补充、应急热源,并将该项目纳入2024年民生实事全力推进。
马力全开 刷新“濮阳速度”
说了算,定了干。
2023年12月18日,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市城市管理局作为牵头责任单位,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市热力有限公司作为具体实施单位,开始着手研究、谋划项目内容及选址问题;2024年1月,经过深入调研、多方案比选及经济测算,将项目选址确定为市油田区域、南区和西区三个区域;随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能评报告相继获市发展改革委批复;2024年5月31日,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三个区域的项目初步设计随后获市发展改革委批复……
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最终,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得到各方同意,并于2024年7月20日顺利开工。
项目以中深层地热为主,中水、空气能、天然气等多种新能源为辅,包括14口地热井、3台燃气锅炉、1座中水能源站、1座新能源机房及空气源太阳能系统等,总供热能力1050万平方米。项目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如期完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市领导多次到施工现场调研、督导,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濮阳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明确职责分工,挂图作战,统筹发力,推动项目建设马力全开。市城市管理局先后召开56次推进会议,由县级干部盯守现场,科学调度手续办理、施工建设、设备考察等各环节,集中精力、多头并进,实时跟踪督导,严把时间关、质量关、安全关。市热力有限公司在三个区域成立3个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细化任务分工,台账式推进落实,实行交叉作业和“三班倒”、日调度机制,24小时不间断作业,提前完成油田区域地表清障,迅速实施地热勘探,及时了解地质情况、地热温度等关键数据,同步推进水、电、气、绿化等配套设施,实现项目设计、招标、施工、试运行等紧密衔接,全力加速项目的推进步伐。
市督查、发展改革、财政、水利、自然资源、住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投资集团等单位,以及濮阳县、华龙区、经开区、示范区等属地政府,在手续办理、资金保障、施工协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多方指导,共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11月8日,南区地热井投用;11月20日,西区皇甫地热井投用;11月27日,油田地热井、西区中水能源站投用;11月28日,油田燃气锅炉试点火成功……从7月20日开工建设,到11月27日全面建成,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该项目仅用时132天就完成原本6个月的工程量,以超常规之举,再次刷新了项目建设的“濮阳速度”。
攻坚克难 啃下“硬骨头”
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优化资源配置,高标准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对项目管理、技术实施及团队协作提出了超乎寻常的严苛考验。
燃气锅炉、高温水热泵机组等主要设备生产周期较长,为抢抓工期进度,该项目实行破例之举,在前期手续办理、初步设计期间,同步推进主要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共完成招标工作35次,确保了主要设备及时采购到位。
中深层地热利用是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的核心建设内容,地热井工程由市热力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实施。“地热井对热力公司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地下情况如何?资源是否丰富?我们心中都没底。”市热力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盛和群说,为加快地热井的实施进度,决定在油田区域1号井先行组织开展地热勘探。该井是一口探采井,因周边无邻井资料参考,对地层的判断及卡层难度极高。市热力有限公司顶着巨大压力大胆尝试,和中原油田一个专业井队合作,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一看到这口井出水温度73℃、水流量每小时80立方米,说明利用价值很高,我们都很激动,这为后续地热钻井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绿色热源地热井开发打响了第一炮。”回忆起第一口地热井的钻采,盛和群仍有些兴奋。
可是,由于地热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地热井产热量的不确定性,不同地热井出水温度、流量差异巨大,后续其他地热井的开钻并不是一切顺利。位于南区项目的东环小区2号井,钻井时已经超过设计井深,但仍未见到水层。通过两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后,又调整地热井取水层位,并决定采取射孔作业。“射孔作业就是在地下1900米左右的深度,将炸药送下去,把井管进行爆破,作业难度很大。”盛和群说,能承接这项任务的作业车辆,最近的也距离市城区大概700公里。在向中原油田、华龙区、市、省等各级公安部门逐级报备并通过后,装载炸药的运输车辆以不能超过每小时70公里的行驶速度抵达濮阳,最后完成了射孔作业,2号井才顺利出水。
创新引领 供热领域增绿提质
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在提升城市供热能力的同时,充分融入了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中深层地热、中水、空气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将大大降低传统燃料的使用比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濮阳市供暖系统从传统能源到绿色能源的优质跨越。经计算,项目利用新能源供热,每个采暖季可节约标准煤约3万吨。
该项目全国首创利用一次网高温水,代替常规的电驱动离心式热泵,驱动大温差机组运行,从地热水中提取热量,进行集中供暖。所有地热井均采用取灌两用技术,把热提取出来用于城市供热,把水同层回灌,确保地质水层不受破坏,实现了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该项目中新建的3台燃气锅炉是濮阳市供热的“定盘星”“稳定器”,其采用“低氮燃烧器+烟气再循环”技术,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标准,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一旦原有两座热源电厂锅炉出现故障,便可启动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的燃气锅炉作为应急热源,保障城区居民供暖质量不受影响。
中水能源站建设是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的一大亮点,“绿色”成分最足。据了解,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每天排放大量的中水,温度在14℃到16℃之间。中水能源站建设完成后,通过离心式热泵技术提取污水厂处理后的中水余热,再加热二次网进行集中供暖,实现了能源的最大利用。
这是一场与时间、挑战、困难的无声较量。在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的齐心努力下,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建成投用,新增供热能力1050万平方米,其中新能源供热作为常用热源供热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燃气锅炉供热作为应急热源供热面积可达到600万平方米。
自此,一汩汩暖流从这里更快进入千家万户,也送到了群众的心坎儿上。
“最近看到了濮阳绿色热源供应中心项目建成投用的消息,我便觉得心里踏实很多,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冬天会突然出现停暖现象了。项目今年建设今年投用,我很满意,我要给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点个赞!”问及对这项民生实事项目的满意度,市民刘敏竖起了大拇指。